在姚雪垠长篇历史小说《李自成》中,刘宗敏是个一等一的英雄好汉,稳坐李自起义军中第一猛将的交椅。
刘宗敏一出场,就让人印象深刻:这个铁匠出身的义军将领,用手抓着一块燃烧旺盛的木炭丢到火盆里,说他要象火一样烧得敌人缩手缩脚。
当然,这只是一个细节。
(相关资料图)
刘宗敏的英雄事迹有很多很多。
比如,他的一声大吼就吓煞了敌人,一个喷嚏就吓死了一只老虎,诸如此类。
不难看出,姚雪垠是参照《三国演义》里的猛张飞来刻画刘宗敏的。
事实上,刘宗敏也的确勇猛。
吴伟业在《鹿樵纪闻》中称:"其将刘宗敏者,蓝田锻工也,最骁勇。"
谷应泰的《明史纪事本末》也称:"刘宗敏、白旺等,则瘈犬之猛也。"
刘宗敏铁匠出身,武力过人,加入李自成的队伍后,一路攻城略地,积累战功,逐渐成为了李自成身边的左膀右臂。
危难之中最见真情的是,崇祯十一年(1638年) 十月,李自成在潼关被洪承畴等人杀败,全军覆没,他本人仅以身免,狼狈不堪地隐匿于商洛山中。不久,刘宗敏尾随而至,追随左右,助其聚拢残兵,招募新兵,打造兵器,使之得以东山再起。
崇祯十三年(1640年)八月,杨嗣昌督师将李自成围困于巴西、鱼腹诸山中,《明史》记刘宗敏不惜杀妻明志,"杀其两妻,谓自成曰:"吾死从君矣。"",誓与李自成共存亡。他们轻骑突围,在河南聚集饥民。刘宗敏忠心耿耿,助李自成破洛阳,杀福王,散发王府金银赈济灾民,积累声望。
李自成因此在崇祯十六年(1643年)建立政权的时候,封刘宗敏为"权将军"。
崇祯十七年(1644年)三月,大顺军攻克北京后,李自成再封刘宗敏为汝侯,让他负责节制文官,主持对明朝官吏拷掠索饷。
在北京,刘宗敏腐化最为严重,《甲申传信录》记刘宗敏入北京后,"拥妓欢笑,饮酒为乐",其"抢了吴三桂爱妾陈圆圆"的传闻就因此而起。
那么,刘宗敏的最后下场是怎么样的呢?
话说,崇祯十七年(1644年)四月二十六日,李自成在山海关遭遇败绩,退回北京城,匆匆组织西撤。
四月三十日晚上,多尔衮在蓟县获悉大顺军已经撤离北京,就命令麾下大将多铎、阿济格和吴三桂等带领精兵火速追击。
李自成和刘宗敏等人不敢恋战,仓皇渡河,返回西安。
局势江河日下,在清军的夹击下,李自成又丢弃了西安,率主力经陕西蓝田、商洛撤入河南。准备向东夺取南京,以江南为基业。
因此,大顺军从河南转入了湖北襄阳一带。
按照《清世祖实录》和一些地方志的说法,清军于四月下旬在距江西九江四十里处攻入大顺军老营,生擒位居文官武将之首的汝侯刘宗敏,以及军师宋献策、李自成的两位叔父赵侯和襄南侯以及大批随军将领的家属。刘宗敏和李自成的两位叔父被杀,宋献策俯首降清,做了个可耻的叛徒。
近年来,有民权县人赵昌富、王振中却提出了另一种说法:刘宗敏并未死于清军之手,而是在河南民权县刘家岗隐姓埋名,终至于老死。
赵昌富老人的依据是:阿济格自称杀了刘宗敏,但查可考史料,当时因提供不出刘宗敏的首级,很多官员被多尔衮严厉处理。实际情况是刘宗敏身负重伤,在民权隐名埋姓住下来。
王振中也振振有辞地指称刘宗敏就是病故于黄河南岸(现在的民权县境内)。
2008年,通城县塘湖镇润田村老刘家祠堂出土了刘宗敏的石质灵位,其高115cm,宽77cm厚7cm,上錾刻有"迁崇始祖刘宗敏老大人勇将之神位",旁有"永昌二年八月立"。
称刘宗敏为"始祖",说明刘宗敏有后人,这又不免让人遐想万千。
李自成元气大伤,不久于湖北通山县境九宫山遇难。
不过,关于刘宗敏之死,各种史料记载互有出入,真假莫辨。
《清世祖实录》记载刘宗敏被杀于江西九江;而清将何济格的奏报、大顺档案和康熙元年《武昌府志》却都记载刘宗敏被杀于武昌府。
刘宗敏死亡经过,也就有了两种不同说法。一说是被清军大将阿济格用弓弦勒死;二说是被阿济格俘获后,转送吴三桂报"杀父之仇,夺妻之恨",被吴三桂亲自操刀凌迟。
但不管哪一种说法,刘宗敏都是被俘后遇害。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