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者 郭春雨 李岩松
作为热搜榜上的常客,贵州的“村BA”“村超”相继出圈。
(相关资料图)
发源于村里的球赛,看似“土味”十足,却成为这个夏天的“顶流”——6月20号“全国和美乡村篮球大赛”,也就是俗称的“村BA”在贵州台盘村揭幕,作为一项起源于村里的篮球赛,短短一年时间就完成了从村级比赛到全国级比赛的跨越。
最有意思的是,不管是“村BA”还是“村超”,参加比赛的球员,几乎清一色都是本地的村民,他们可能是农民、是公司职员、是快递小哥、是挖掘机师傅……训练的场地在村里,“赞助商”也都是村民集资,而且赛事本身并没有进行商业推广。
我们不禁要问:一项如此“不专业”的赛事究竟是如何爆火的?它的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?近日,齐鲁晚报·齐鲁壹点记者实地探访贵州“村BA”“村超”的起源地,从比赛的现场,找寻“贵州村级体育”出圈的秘密。
“村BA”比赛现场
一年时间,从“村赛”升级“国赛”
这个6月,贵州的天气格外炎热。
火辣辣的阳光跟下刀子一样劈下来,射的人睁不开眼睛。不过,能比阳光更热烈的,只有“村BA”的开幕式现场。
火遍全网的“村BA”篮球场就在台盘村委会门前,对于村里来说,这已经算是一座颇具规模的篮球场,可容纳观众两万余人。下午4点的开幕式活动,中午12点观众席就已经座无虚席。
观众席上,穿着传统侗族蓝衣的老奶奶和绑着脏辫的嘻哈“潮人”们挨坐一起,身着苗族盛装的少女和戴遮阳斗笠的村民们前后排坐。来晚的人没有座位,随便找个犄角旮旯就能蹲下。旁边的民房里,还有村民利用地理优势,占据了屋顶的有利位置。
“篮球赛我们举办了多年,传承了三代人了。”贵州省台江县台盘村主任、村篮球协会会长岑江龙说,“村BA”到底起源于何时,已经无法追溯,实际上,在20世纪30年代,乡村篮球就已在台江县域内兴起。当地每年“六月六”吃新节活动中,篮球赛都是重头戏之一。各村在外务工的人都会纷纷回村,每家每户积极响应,有的参加比赛,有的负责后勤保障,组建篮球队前来参赛,成为各个村寨的一件大事。
齐鲁晚报·齐鲁壹点记者查询了解,据台江县县志记载,当地举办篮球比赛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40年。80余年的积淀,比美国的NBA还要早上9个年头。在观众席的现场,很多弯腰驼背、满面沧桑的耄耋老人,就是历代“村超”的亲历者和见证人。
“篮球在我们这就是很普通的运动。不少村民在村口或自家门口的一棵大树上,系一个用铁丝圈成的筐子,或一个去底的塑料桶做球筐,孩子们打,大人也玩,很多老人们也都参与。”岑江龙说,打球的人都是当地或周边州县的农民及各行各业的从业者,无论球员,还是裁判,都是本地人。他们本身有工作,要么务农,要么在家乡或附近务工,他们不靠打篮球谋生,打篮球纯粹是村民的业余爱好。
“以前举办赛事的时候,是没有什么奖品的,只有一个锦旗。锦旗也是村里面用很旧的红色床单做成的,找一个会写毛笔字的写上名次。”岑江龙说,后来比赛开始设置奖品,基本也是本地的一些特产,比如说鸡鸭、猪脚等,“虽然不值钱,但是大家荣誉感都很强。”
岑江龙认为,“村 BA”火爆的一个原因就是“比较纯粹,接地气”。“土”在比赛中场的民族特色表演,也“土”在接地气的“土特产”奖品,更“土”在最纯粹的对篮球的热爱,村子里不管男女老少,只要说起打篮球,大家都撸起袖子跃跃欲试。
有意思的是,作为闻名全网的“村 BA”,就连名字就是“现取”。
“‘村BA’的由来应该感谢全国网友,当时网友给我们村的篮球赛取了好几个名字,村里开会集体决定,觉得‘村BA’这个名字最符合我们村的篮球特色,也比较洋气,跟国际接轨。”岑江龙笑着说,“我们村,也成为了中国‘村BA’圣地。”
“挂在”热搜榜上的“村超”
从台盘村出发,翻过一座又一座的高山,穿过一条又一条隧道,就来到了“村超”所在地榕江县。
“村超”有多火?一组数据可以说明:以6月10日的“村超”联赛第4个“超级星期六”为例,全网在线观看直播人数超8000万人,“贵州村超现场有多燃”登上抖音全国热榜第一;“村超”话题快手全国热榜第一,热搜话题50余个;新浪微博全国话题榜第三名,本地榜中前20个热搜中17个与“村超”相关。
频频出圈的贵州“村超”不仅被广大网友点赞热议,还获得不少业界大咖的关注和祝贺。资深时事评论员龙建刚说“中国足球要好看贵州榕江当教练”,央视著名足球解说员贺炜、著名体育评论员黄健翔、前中国女足队长蒲玮、跳水奥运冠军劳丽诗等相继为贵州“村超”点赞,国家足球队队员冯潇霆发来贺电,前国家足球队队长范志毅回应村超球员喊话邀请,香港明星陈百祥喊话“村超”,表示将带队PK贵州“村超”。更有欧洲金球奖得主、国际足坛传奇球星迈克尔·詹姆斯·欧文以视频方式祝贺贵州“村超”赛事越办越好。
和“村 BA”一样,只要热爱,你就是“村超”球员。本次参加贵州“村超”的20支队伍皆以村为单位,踢球的都是本地的村民。
赛场之上,以村为单位,不同民族、不同年龄、不同职业人员组成的球队在绿茵场上挥汗如雨、激战正酣;比赛场边,各族村民肩挑卷粉、腌鱼、糯米饭等特色美食,手提杨梅、西瓜等水果,身着民族盛装为自己的球队摇旗呐喊、载歌载舞;观众席间,全村男女扶老携幼、盛装出席,为自己的村队加油助威、声势震天。
赛事的精彩,更是让全网刮目相看。别看参赛球员全“业余”,甚至有的体重还“超标”,但大家对于踢球的认真度可一点不打折扣。“彩虹过人”“头球入门”等精妙绝伦的球技,在贵州“村超”的赛场上轮番上演,球员们白天可能是卷粉店老板,也可能是种西瓜的农民,但是晚上,这里是他们的主场,此刻他们就是全场最闪耀的球星。
在记者的感受中,“村超”另外一个吸引点,就是全民参与,球员与观众零距离。球场边,观众们的欢呼与人浪齐飞,每场观众数量都接近万人。观众们自带梯子坐在塑胶跑道上,一边挥扇子一边为球员呐喊助威,来自全国各地的观众前来观赛,只为一睹“村超”盛况。比赛的间隙,一身盛装叮当作响的苗侗姑娘是最亮眼的拉拉队,观众可以随时下场,和拉拉队一起载歌载舞。
和“村 BA”一样,贵州“村超”盛宴的主体是当地群众,他们既是这场盛宴的创造者,又是共享这场盛宴的主体者。
整场比赛从赛事发起、赛程安排、晋级规则、节目表演等均是大伙儿自发组织、自行决定、自行实施。
榕江县县委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,据《榕江县志》记载,20世纪40年代,因战争动荡,当时的广西大学迁入榕江县,一并将足球运动传入这里。上世纪90年代,村民在县城河边的草地上,“自制”了一个简易的露天足球场。这个早已不存在的足球场见证了最早的几届“村超”,不少村里的老人还记得,最热闹的那一年,有15支球队参赛,场边围满了观众。上世纪90年代至今,这样的足球赛在榕江一直没有间断过。
不今日此,在榕江车江三宝侗寨,所有行政村都有自己的足球队,足球赛是名副其实的“全民参与”。现在,全县仅群众性业余足球队伍就多达35余支,球员1200余人。每到县里举办足球赛事,整个县城是万人空巷,足球场边是锣鼓喧天、人山人海,足协杯、商业杯、个协杯、街道联赛等成了榕江人的足球盛宴和体育大餐。
值得一提的是,此次“村超”也是榕江历史上第一次有政府介入的足球赛。但政府只负责志愿者、安保、转播、电力供应等保障工作,涉及足球本身的依旧是民间主力。据参与“村超”组织的人士介绍,年轻的80后县长经常凌晨在工作群发布提醒:“要保持足球本质,避免失真。”
不仅仅是一场球赛
不管是“村 BA”,还是“村超”,是球赛赛,又不仅仅是一场球赛。
齐鲁晚报·齐鲁壹点记者了解到,为了抓住了这次“出圈”的机会,榕江县当地从全县各部门抽调100名工作人员充当志愿者,全力做好赛事活动服务和现场秩序维护工作,“你们只管放心看球,我们全力护航”,体现政府担当。
此外,“村超”期间各类食品、商品都没有大幅涨价,各市场经营主体拿出最大的诚意去招待远道而来的游客。出租车司机不绕路不涨价,热情服务,为游客留下第一友好印象。开放多个地下停车场免费停车,为游客提供舒适的旅游体验。小学生自发捡观景台的垃圾,各村拉拉队全部自发拿出各具特色的特色美食投喂现场观众。甚至在全县范围内开展“我心中的村超”征文活动,深入挖掘和传播榕江群众骨子里对足球热爱的好故事、好声音,收到文章共464篇,30余万字。
“全县上下众志成城,共同打造热情好客榕江的城市氛围,努力营造政通人和的社会环境。”榕江县县委一位工作人员说,众人拾柴火焰高,正是榕江市民自发的这些行为为榕江贡献了无数火花,与政府工作相结合,进而迸发出了巨大的力量,让这座小县城抓住了这次出圈的机会。
“出圈”之后,一本红红火火的“经济账”,也摆上桌面:
以“出圈”更早的“村 BA”举办地台盘为例,这个人口不足1200人的小村庄,因为数万名球迷的突然涌入,餐饮、住宿、超市、农产品等消费需求成倍增长。2022年夏天,在为期半个月的台盘“村BA”赛事期间共接待游客50余万人次,直接拉动台盘乡餐饮等行业消费收入4000万元以上。2023年3月份3天2夜的“村BA”赛事期间,共接待游客18.19万人次,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516万元。
岑江龙说,现在,台盘村正在积极申报全国农民体育健身活动示范基地、国家4A级景区和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,进一步做好“村BA”球场周边规划,积极培育发展篮球文化体验、乡村旅游、特色餐饮、住宿等新业态,打造“体育赛事+传统文化+农特产品+乡村旅游+全民健身”的多元融合体育品牌赛事,并通过“村BA”文旅品牌,全力以赴突破集体经济再上台阶。
新闻线索报料通道:应用市场下载“齐鲁壹点”APP,或搜索微信小程序“齐鲁壹点”,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!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