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众网记者 刘臻 通讯员 亓波 潍坊报道
今年以来,青州市益都街道聚焦群众对生活环境的高品质追求,从完善工作机制入手,着力打造党群合聚链、工作提质链、要素保障链“三链”融合新图景,破难点、补短板、扬优势,推动人居环境提升常态化、规范化、创新化,让广大群众共享环境治理成果。
三化融合,同心同德,延伸党群聚合链条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网格化监管。以行政区划、道路河流为界,划设街道党工委、社区党委、村党支部、街巷党小组、党员中心户“五级”网格组织,制作网格分布运行图,明确网格界限、网格人员、服务职责。将城乡党员、“双报到”党员、“两委”干部等全部纳入网格体系,负责辖区内的人居环境提升,每日多次巡查街巷,发现环境问题一次提醒、二次上传通报。
实时化保持。按要求配备足量保洁员的基础上,发动“五老”人员、热心群众、退伍军人等组建环卫志愿队伍,强化保洁力量、加大清洁力度。西高村成立“五老”志愿队助力乡村振兴,入选第三批“全国文明乡风建设”典型案例。发挥好2100户“美丽庭院”示范户的带动作用,全面推行门前“五包”制度,引导普通农户保持房前屋后的环境卫生、绿化美化。
集中化清理。在村级实行党支部+五级网格人员+志愿力量“1+5+N”集中清理机制,发动各界热心人士参与行动,定期彻底清理村庄四边、闲置院落等边角地带、难点区域。在街道实行“机关干部队伍+专业队伍+沿线村庄群众”的“1+1+N”重点路域整治行动,对苑泉路、青年路、一号路等10余县乡干道路域环境,按照专业标准逐段推进治理,将每条村村通、出镇路打造成为生态走廊。
坚持标准,升级体系,提升工作推进链条。
基础体系完善。开展路网提升行动,重新改造提升街巷环境,提升硬化道路“户户通”水平。持续推进集中供水工程,新建供水中心1座,集中供水改造刘店、刘早、西马官、北石家、东三教等5个村,铺设输水管网63620米,安装智能水表1070块,使1120户居民吃上洁净水。强化清洁取暖工程建设,对东高、南河东、小营等村实施天然气改造,使2878户居民用上环保暖气。深化农村排污治理工程,改造旱厕38个村5197户,为西高、西张、黑牛王等11个村铺设排污管网,有效解决污水直排问题。
卫生治理提升。开展弱电线路规范工程,集中整治乱架弱电线路7000米,全面消除空中“蜘蛛网”现象。推进陈积垃圾清空行动,对实施农村坑湾治理工程,按照宜埋则埋、宜种则种的原则,对村庄周边废弃水塘、垃圾湾坑彻底清理,清垃圾、除淤泥,栽花草、种苗木,打造村民休闲场所。目前,清理湾坑8处,修建文化广场2处。
垃圾管理分类。积极开展垃圾分类“试点”工作,在每个社区选取一个示范村、每个村庄选取一条示范街,引领垃圾分类全面推广。以街巷为单位布设分类垃圾箱260组,以村庄为单元建立垃圾分类亭19个,引导村民随手投放垃圾、实现垃圾就近分类。设立北城公园、金天地广场等环保志愿主题广场,开展垃圾分类志愿活动20多次,通过兑现小奖品、宣讲小典型,引导群众有毒垃圾回收、可用垃圾循环使用,增强群众的垃圾分类意识。目前,培育吕屯、东辛、刘店等12个垃圾分类示范村庄、华邦旭景园等10个示范小区。
文化塑形启动。在改善环境的基础上,培育乡风文化,实现由“面子靓”向“内涵美”延伸。每村选取一处大街集中打造文化街,结合传统习俗,主题突出孝老爱亲、见义勇为等方面,倾向国画风格,自主喷绘墙体画,以丰富的人文内涵、强烈的色彩对比,吸引群众驻足观看、接受教育。目前,打造文化大街56条。开展家风、家规、家训传承活动,对各家各户族谱、家书搜集整理,形成具有时代感的优良家风家训汇编成册,连同优秀人才一同张榜公示,引导村民传承优良传统、涵养文明乡风。
加大投入,严格考评,强化要素保障链条。
强化资金投入。广泛开展“万企兴万村”活动,引导56家企业与56个村庄结对,为村庄捐赠物资、捐献资金、垫资利息,助力村庄基础投入。街道制定奖补政策,为村庄提供绿化苗木、硬化材料,从物资方面助力村庄基础提升。村庄着力启动内力,节约可用集体积累,发动在外人员捐款,持续增加资金投入,保证各项工程建设需要。
创新点评方式。开展人居环境提升村庄“擂台”比武,实行现场观摩与每日点评相结合的办法,以10个社区为单位,引导各村主职干部上台述职,由社区干部、村民代表等集体评议,将压力传导在日常、工作推进在经常;每个季度开展一次现场观摩活动,由社区书记、包靠领导等组成观摩团,逐村现场检查绿化美化、道路提升、环卫保洁等各项工作,根据日常掌握、观摩打分,评定先进村庄、标准村庄、基本村庄“三类”村庄。
加大督导力度。鼓励人大代表、政协委员、村民代表等社会各界参与,监督人居环境提升工作,通过随手拍、微信群等渠道,及时反映影响环境的“微毛病”。街道人居办每日巡逻,建立及时受理、分流处理、限时办理“问题”处置闭环机制,建立问题台账,发出整改通知,建立环境问题-发现-移交-整改闭环管理机制,为建设和美乡村提供整改路径。
标签: